原標題:邁向大智能時代,中國數字經濟呈現五大發展趨勢
劉玉書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近日,「雲上廣交會」和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相繼成功舉辦。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之下,各國惆悵未來經濟發展何去何從之時,中國的數字經濟呈現出五大鮮明的發展趨勢。
外貿行業逐步向數字化方向升級
此次「雲上廣交會」不只是在疫情影響之下的一次數字化嘗試,更充分表明數字化轉型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全面數字化是大勢所趨。本次廣交會2.5萬家企業參展、180萬件商品在線、24小時全球帶貨、數十萬全球採購商和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外貿從業人員在此雲集,這是全球數字經濟的盛宴。本屆廣交會不僅僅是一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更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數字中國建設轉型升級的一次集中展示,吹響了中國推動全球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號角。
外貿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有兩大明顯優勢。一是數字化轉型能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增加交易機會。以前企業參加廣交會,需要派若干人員到廣州,出差成本涉及食宿費、攤位費、線下場地的布置費、實體樣品運送費用等等。而線上參展卻省去了這些環節,省錢的同時也更加便捷。此外,直播的素材可以反覆利用,並且可以在多平台、多渠道傳播。這是線下實體會展難以實現的優勢。
二是雲端化的廣交會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虛擬現實、人工智慧以及5G技術群的應用,給未來國際貿易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和想像空間。數字化讓外貿產品信息更加精準高效地在需求方面前呈現,是以全方位、立體式的方式重新打開了傳統的外貿活動,迸發出來全新的創新活力。例如本次雲廣交會,依託5G、大數據等技術,能支撐500萬個一對一網上洽談室24小時在線洽談。這是線下交易會難以做到的。從大趨勢看,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廣泛運用,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將進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智能化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新動能
據有關部門統計,近日在天津舉辦的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 「雲端」火熱:40家網站及平台直播,開幕式在線觀看人數高達5860萬人、總瀏覽量達3.92億人次。
本次大會充分展示出我國人工智慧相關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反映了智能化產品開始加速從小眾、概念化向大眾化消費產品轉化的市場趨勢。智能化不僅體現在製造領域,也正在成為我國基層治理優化、人居環境改善、百姓生活質量提高等關係國計民生方方面面的全新動能。
在全球範圍內,我國正率先邁入大智能時代。以天津為例,據統計,2017年以來,天津在世界智能大會上共簽署200多項合作協議,累計投資額2610億元,一大批優質項目相繼落地實施。目前,天津智能製造企業數量已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20%。我國各地區的智能化升級正全面開始邁入快車道。
智能化帶動國際市場更加多元化
過去,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夥伴是發達國家。近年來我國國際市場布局伴隨著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在不斷優化,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不斷推動國內外市場協同增效發展。
「一帶一路」的市場合作進一步融合,發展迅速。本屆廣交會繼續設立了進口展,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參展企業佔比達72%、參展產品數量佔比為83%。產品內容涵蓋了電子家電、建材五金、面料家紡、家居用品、食品飲料等多門類、多層次的市場領域,有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企業被中國市場所吸引、並將中國市場作為了他們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歐美市場新老客戶雲集,熱情不減。雖然歐美現在正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機,但歐美採購商新老客戶雲集,逛雲上廣交會的熱情高漲。據報導,本屆廣交會開展不到兩天的時間,江蘇泰州參展企業中便有39家獲得訂單,其中來自歐美市場的訂單額達532.3萬美元。疫情期間,歐美市場對中國製造的熱情不減。比如對中國製造的移動空調的需求旺盛,使得我們國家一些製造移動空調的企業銷售額出現了逆勢增長。
新興市場開拓力度進一步加大。據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信息,廣交會雲推介活動分別連線了秘魯、智利、阿根廷、瓜地馬拉、俄羅斯、蒙古國、約旦和黎巴嫩等新興市場的相關組織和機構。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工商機構負責人對本屆雲上廣交會普遍給予高度評價。近年來,每屆廣交會新興市場到會人數佔比穩步提升。今年,8場針對新興市場的雲推介系列活動共吸引了1400餘名採購商和企業家代表參與。
高技術和智能化市場來勢兇猛。本次世界智能大會瞄準新基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技術服務、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行業產業,共簽約項目148個,投資總額超900億元,其中新動能項目130個,占項目總量近90%。根據賽迪顧問(CCID)的預測,預計未來三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將持續升溫,市場規模將保持30%左右的增長速度;到2021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突破800億元;在行業結構上,隨著智能化產業鏈的不斷擴張,物聯網的幾何級數增長,除當前發展迅速的智慧金融、智能安防等領域外,未來各個行業的智能化市場發展雛形已現。
構建全球化的智能人才體系
在此次天津舉辦的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發佈了《人工智慧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19-2020年版)》(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表明,我國當前人工智慧產業人才發展呈現三大趨勢:一是人工智慧產業人才本地化服務趨勢明顯;二是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三是人工智慧產業人才培養生態體系建設重要性愈發凸顯。雖然我國的智能化人才本土化供需體系建設力度在不斷加大,但如果按照國務院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的目標,預計我國人工智慧產業人才缺口達30萬,特定技術方向和崗位上供需比例失衡尤為突出。
根據《報告》統計,智能人才供需不平衡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不同類型的崗位供需不平衡,其中比較突出的矛盾是企業的高端研發、應用開發崗位人才供給比例失調;二是不同的技術方向供需不平衡,例如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在現階段的人才需求最為突出,在整體需求崗位中的佔比分別為39.1%和33.4%,但相關技術方向的人才極度稀缺,人才供需比僅為0.23和0.09;三是不同區域人才供需不平衡,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和川渝地區是當前人工智慧產業的主要發展高地,人才需求規模佔全國總需求的90.9%,人才供給規模佔全國總供給的82.9%。
結合近期雲上廣交會和世界智能大會的情況看,我國的智能化產業不僅僅是在國內發展迅速,而且在全球範圍內也有著強大市場需求。與傳統產業因歷史原因較之於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發展差距不同,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智能化產業在國際舞台上與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形成群雄逐鹿的局面,在高技術競爭過程中充分展現出了我國的制度優勢。因此為適應我國智能化產業面向全球市場的發展趨勢,我國未來進一步完善全球化的智能人才體系,建設產學研的國際化、高流動性智能人才供需生態體系的需求將愈加緊迫。我國在加快培育本土化智能人才的同時,也會吸引越來越多國際高端智能人才加入到創新體系中來。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進程加快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佈。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成為了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動能之一。《意見》提出,要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並強調引導培育大數據交易市場,為未來我國數字經濟的長期發展指明了方向。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增長20.9%,佔GDP比重為34.8%;就業人數佔比達24.6%,同比增長11.5%,顯著高於同期全國總就業規模增速。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數字經濟發展的用戶基礎越發堅實,數字經濟所佔比重持續增加。隨著新基建的全面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會進一步提速。
未來我國的數字經濟在進一步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的基礎上,將不斷創造出新動能。
(作者:劉玉書 編輯:洪曉文)
"數字" - Google 新聞
June 29, 2020 at 12:03AM
https://ift.tt/38h1sHa
邁向大智能時代,中國數字經濟呈現五大發展趨勢-科技新聞 - 臺灣新浪網
"數字"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U2nwyn
Mesir News Info
Israel News info
Taiwan News Info
Vietnam News and Info
Japan News and Info Update
https://ift.tt/3dqPVpN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邁向大智能時代,中國數字經濟呈現五大發展趨勢-科技新聞 - 臺灣新浪網"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