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很難會想起「公用電話」的存在了,在多數人看來,這是屬於回憶的片段,人手一支手機的當下,那些隱藏在街頭巷角的電話亭,也大多處於荒廢狀態。
拿起聽筒,投入硬幣或是插一張 IC 卡,默念爛熟於心的號碼,按下電話機的金屬按鍵,在嘟嘟聲中或焦慮或從容等待,似乎比現在從手機通訊錄裡隨手一撥更有儀式感。
在通訊不十分發達的時代,公用電話是異地溝通的重要媒介。筆者還記得國高中時,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但校園角落會設置公用電話,父母也會給子女一張 IC 電話卡以備不時之需。
但是否真為了「不時之需」卻是因人而異。畢竟每到晚自習時間,即使操場空無一人,電話亭裡總能看到影影綽綽的人影,一待就是半小時。
要是早幾年,出門在外碰上手機沒電了,可能還會有打公用電話的需求,但如今,隨處可見的共享行動電源臨時救急顯然更便利。
而我們也大多失去了可背一長串號碼的能力,似乎根本不再有公用電話用武之地。
在英國,經典的紅色電話亭一直和雙層巴士、大笨鐘等視為當地視覺象徵,但隨著手機興起,這些電話亭也逐漸消失。
有的送往垃圾廢棄場,拆解到只剩下金屬架;有的則變成街頭塗鴉的「畫板」,可說情況也不樂觀。
一直風吹日曬下去也不是辦法,就算公用電話沒人用,但電話亭的空間還存在,就看如何挖掘出新價值。很多人開始利用這不到 1 平方公尺的地方,打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
有人將電話亭變成社區圖書館,人們可以自由借閱圖書;有人改造成小型博物館或畫廊,展示小眾藝術家的作品。
還有一些醫療機構會將心臟除顫器放在亭內,方便偏遠地區的人等待救護車來前應急使用。
這些都是較常見的用法,但也有一些不常見的。
(Source:20minutes)
2012 年倫敦橄欖球賽,因更衣室離賽場太遠,一些啦啦隊隊員索性在電話亭裡解決。
(Source:mylifestylemax)
還有改造成自家浴室,滿足在電話亭上廁所的願望。
除此之外,用電話亭開間小商店也是個不錯點子。比如說街頭咖啡廳,看似空間狹小,但也不失為鄰里小憩好去處,對經營者來說也無需承擔高昂的店租。
▲ 小型手機維修站。(Source:Yahoo)
LoveFone 公司則在電話亭開設小型工作間,外觀不變的基礎上改裝內部,掛上維修工具和工作台,就是一間手機維修小店了。
目前在英國,這種將電話亭改造成工作空間的做法流行了幾年。只要你願意花大概 3,000 英鎊,就能從 eBay 或經銷商處,買到翻新後的 K6 型紅色電話亭。
有的幾乎快廢棄的電話亭,還能申請「免費領養」服務。
▲ 法國藝術家 Benoit Deseille 改造的電話亭水族館。(Source:designboom)
可以說,這些措施拯救了一批快要淘汰的設備,但從總量來看,公用電話減少基本是大勢所趨。根本原因在於日常維護和回報不對等,導致營運者入不敷出。
尤其很多尚未改造的老式電話亭,既沒放廣告空間也沒充電服務,純粹只有一台電話,只要無人使用,就不會產生任何收入。
▲ 沒有電話的電話亭。
但偏偏又有人連電話亭本身都不放過,拆螺絲、卸玻璃都是小事,有時候連整台電話都拔走,扯斷電話線等也時有發生。
但電信公司的人力財力始終有限,很多時候,我們光是看到公用電話的「慘狀」,就已經不想去想「用它打電話」這件事。
一些小國家,公用電話確實完全消失了,比如比利時和丹麥,分別在 2015 和 2018 年,拆除了境內最後一座公共電話。
原因和當地行動網路覆蓋率有關,導致個別電話機的撥打次數為 0。
挪威也於 2016 年停止公用電話服務,只留下 100 座無法打電話的電話亭,並納入文化遺產保護範圍。
不過,小國還能說因為面積小才迅速清理公用電話,換成中國、美國這類國土面積大,全面淘汰電話亭並不實際,也只能想辦法做改造和技術翻修。
▲ 100architects 在上海改造的「橙色電話亭」,加裝座椅、閱讀燈、免費 Wi-Fi、USB 插座等。(Source:100architects)
目前,添加 Wi-Fi 服務、引入巨幅廣告牌等都是比較主流的做法,你在機場、車站等也應該能看到一部分電話亭加入便民裝置,提供天氣、地圖和景點等資訊查詢服務,有的還能繳納水電費。
上海一部分市中心的電話亭加裝 5G 小型基地台,用於彌補 5G 訊號較弱地區,也算是因地制宜的應用。
這些功能擴展,多少為了彌補電話亭缺少的功能,但最終能讓多少電話亭獲得人們關注,依舊是未知數。
畢竟,很多功能在手機也已普及,想讓電話亭重獲生機,顯然不是改裝成「Wi-Fi 亭」、「資訊亭」就能解決。
本質問題也仍未解決,公用電話是否沒有存在的必要?
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覺得。
2020年生まれの公衆電話(MC-D8)を見つけてテンションブチ上がってしまった 生まれてき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レベル… pic.twitter.com/GcdUMMSCG1
— 𝗜𝗡𝗨𝗛𝗜𝗥𝗢 𝗖𝗼.,𝗟𝘁𝗱. (@WnWnO) June 7, 2020
前段時間,一位日本網友在 Twitter 曬出一台公用電話,訝於它是 2020 年最新生產的型號,說明當地營運商仍有維護更新公用電話。
截至 2018 年,日本有約 15 萬台公用電話,數量十分可觀,哪怕是日本手機產業發展較早,但很多公共電話亭仍然保存得非常好。
不過多災多難的島國,日本對公用電話的重視,很大程度也源於「防災」需要。
▲ 日本公用電話是透過電話線供應電力,只要電信公司不斷電,話機就能一直使用。
相比之下,當地公用電話服務卻未受到影響,且呼叫量也比地震發生前一天增加 10 倍之多。
原因在於,日本的公用電話是直連電信大樓,並不受行動通訊網路限制;且災難發生後,日本還會將所有公用電話歸為「救災電話」,免費開放使用。
目前,日本政府仍要求市區每 500~1000 公尺內,有一台 24 小時可用的電話機,以為應對災害或特殊情況的備用機。
對比其他國家越來越少公用電話,日本反而在 311 地震後,重新意識到公共電話的重要性。負責營運公用電話的 NTT 東日本公司大量增設「災害用公用電話」,總量由 2011 年的 7,300 多台增至 2018 年約 47,000 台,大多放在當作災後疏散點的學校、市政廳等地。
中國 512 汶川地震發生後,也曾一度行動網路故障,公用電話同樣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人們打電話報平安的重要途徑。2018 年,北京聯通曾披露,上半年北京地區公用電話通話仍然有 30 多萬次,其中緊急電話(110、119 等)就占 6.5 萬次,總通話時長達 20 多萬分鐘。
在澳洲,當地電信公司 Telstra 營運約 15,000 座公用電話,2018 年共產生 1,300 萬次通話,其中有 20 萬通都是報警電話救助。澳洲火災期間,Telstra 同樣開放災區免費打電話。
說到底,我們之所以還保留電話亭,不僅因可靈活改變,孵化出像書店、咖啡館這類新的可能性,更深遠的意義是,一座城市、一個社區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哪怕只是為了應付「災害」、「報警」等這些可能一輩子用不到一次的情況,公用電話服務也有存在的必要。
或許,電話亭承載的復古情緒,只是人們自我感動的「為賦新詞強說愁」,它依然是我們熟悉的場所,肩負「以備不時之需」作用。
延伸閱讀:
"電話" - Google 新聞
July 10, 2020 at 07:45AM
https://ift.tt/3fgsNM7
除了不能打電話,現在的電話亭什麼都能做 - 科技新報 TechNews
"電話"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33ePCdQ
Mesir News Info
Israel News info
Taiwan News Info
Vietnam News and Info
Japan News and Info Update
https://ift.tt/3dqPVpN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除了不能打電話,現在的電話亭什麼都能做 - 科技新報 TechNews"
Post a Comment